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来自华尔街投行的华人声音:为什么留在美国 zz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来自华尔街投行的华人声音:为什么留在美国 zz   
快活王
[博客]
[个人文集]




头衔: 海归准将

头衔: 海归准将
声望: 学员

加入时间: 2004/06/02
文章: 1029

海归分: 110067





文章标题: 来自华尔街投行的华人声音:为什么留在美国 zz (5188 reads)      时间: 2005-3-31 周四, 11:13   

作者:快活王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来自华尔街投行的华人声音:为什么留在美国


https://finance.sina.com.cn/j/20041007/11281063146.shtml

美国的华尔街闻名全世界,在一条几米远的街上连通着全球,它的触角之远之细,是人们很
难想象到的。这里代表着效率,代表着资本的流动风向,代表着经济最前沿,代表着一种强
有力的声音。在这里人们说话的速度是最快的,直截了当的程度是让人们瞠目结舌的。

中央电视台为拍摄资本一类的节目曾经到华尔街来过好几个摄制组。但我此次来这里并不代
表中央电视台来采访,而是以一个专栏作者的身份来与一群朋友谈心,听听他们在放松的状
态下的想法。

令我感动的是当我从耶鲁大学坐火车近两个小时赶到这里时,我看到有六七个朋友正围坐在
金融中心楼下的一个桌子前等着我。这是一个星期六,对于在这里已紧张工作了整整一个星
期的他们来说,今天显然是牺牲了休息时间,我心中对他们充满了感激。他们分别是:

奥本海默基金公司董事总经理 李山泉

美林证券公司副总裁 陈毅松博士

THE LUDWIG GROUP,INC. 投行部主任 陈星明

美林证券公司副总裁 史季

德意志银行副总裁 李凯

SUSQUAHANNA INTERNATIONAL GROUP 副总裁 黄凯

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 李匆


在华尔街工作的中国人有好几千人,我现在交谈的是其中的极小的一部分,从与他们的接触
中,我相信也是比较优秀的一部分。从我一下火车到晚上回家,他们的接送十分周到,直到
第二天,还有电话问我是否安全到家。

我的整理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他们对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的美国大选的看法。还有三十天,
投票就开始了,所以现在无论是在电视上还是在饭桌上,只有一谈起这两个候选人,其争论
就开始了,有时饭菜都凉了许久,而且美国人是动真感情。我刚来美国时,共和党正在纽约
开会,会后布什的民意调查一下子高出了好几个百分点,民主党形势很紧张;星期四晚布什
与克里当场辩论后,克里的民意调查又上来了一些,这种此消彼涨的感觉真让人感受到了某
种紧张,就像看一出真人秀。那天围绕这个问题,我们的交谈也十分热烈。第二个问题也是
我本人一直想知道的,几乎每个人来美国的人来时都是想回国的,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就留下
来了,但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那天交谈的地点非常有意思,就在华尔街金融中心的奥本海默基金公司的办公室,窗外就是
911遗址。在进入金融中心时,每一个外来人必须要照相备案,我们一共来了那么多人,这
样就花了不少时间在进门上。据介绍,现在工作在这里的人,如果有外来者访问,他们一定
会告诉别人应提前十五分钟办理进门手续,联想到入关时的按手印等等繁琐程序,我们都在
议论,911后,美国的生产效率是不是会减低,而且吸引人才也不像过去那么多了,因为签
证的难度让许多学生已转到别的国家了,以耶鲁大学为例,今年中国申请的人数与去年比减
少了30%,就在我签证时,排在我前面的人没有一个签过的,全部被各种理由拒签。所以
我在想,当一个国家在衰落时,各种迹象都会一点点显示出来,但并不会那么明显。想想看,
十九世纪,英国有多强,殖民地有多少?但将近一个世纪后,美国才取代了她的位置。但无
论如何,今天的美国依然还是让你感到富饶,富足,人们的优越感和开放带来的社会的活力,
作为外来人,他们对于陌生人良好的态度感受尤其深刻。

下面的谈话我基本上保持了原始的记录方式,我觉得这样便于读者了解原生态的东西,本来
人们在将所做的组织成为语言时就过滤过一次,如果筛选过多,我觉得会少了许多生动。

在说到这个话题时,我想是接通了每个人国内外的长长回忆,在这个主题的谈话中,有四句
话可以概括一些复杂的心情。

第一,人生的许多大事都很少是设计出来的,也就是你无从想到的。

第二,人真的不能同时踏进两条河。

第三,生活是不可假设的,也是不可逆的。

第四,选择既是经济学上常用的一个名词,它也是留在美国的这些中国人更多的要
面临的问题。

在涉及这个话题时,我说刚才有许多人发言不多,但在这个问题上我希望每个人都说说,因
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我刚说完,陈毅松就说,如果你们感到舒服就说,不想说也可以。
他后面的这些话就是在美国的一个特点,如果可能永远是把选择留给别人,而不象国内,选
择并不是大量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个词汇,我们已经更多地习惯了必须,而不是有选择。
在他说这话的一刹那,我迅速感到了这种差别。其实这样的访问还可以继续下去,尽管故事
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会不同,但是上述所说的四点,将会像交响乐中的回旋曲式一样反复顽强
地出现。

下面的话题,我基本上用的是个人自述,中间他们在叙述的过程中也曾出现过争论,但考虑
到便于理解,我还是让一个人的自述尽量不被打断,保持其完整性。

第一个话题是如何看美国大选,有删节。(详细内容见本文开头的网页键接)

李山泉:对,小布什的软肋在于经济问题。美国面临的经济有几个大的问题,累计了很多年,
这是由于美国的民主制度所造成的。第一个问题是债务问题,美国现在累计的债务,将近七
十三万亿,这是一个天文数字,一个是医疗保险,一个是财政赤字,这两项是很难解决的问
题。这两项难以解决的问题是与民主制度有关,如果按目前的情况发展,很难解决。要解决
的话,就是两条,要么增税,要么削减福利,可是这两条都是大选中致命的东西,谁会来做
这两样呢?哪一个竞选人都不会愿意来做这一些,因为这样选民不答应。既然不想增税,那
么就削减福利,这些福利是按人头来的,你不能到福利院去说,我要减少你们的福利,你讲
这话也没人选你,其实谁都看得清,谁都无法做。

王利芬:既然两党都无能为力,那么,你看克里为什么在民调上落后一些呢?

李山泉:他的竞选策略暴露过早,他说当选总统后,将有钱人的税增多,比如我们公司的许
多人就不会同意,人家就认为你民主党就会增税,看看加州,民主党的大本营,预算一塌糊
涂,看看新泽西,民主党的州长上来后税从六点多涨到八点多,这样富人就讨厌你。

王利芬:这就是社会公平与效率的一个选择,中国社会也会有这样的选择。

李山泉:对。不公平,社会就面临动荡,公平了,就没有效率,所以,每个国家都面临一个
公平与效率的问题。老布什那时竞选时说不增税,后来没办法又增税,他自己也知道为什么
竞选连任失败,因为他前后说法不一,但他自己也没办法。

王利芬:现在的经济形势如何判断?

李山泉:我对资本市场较熟,你看现在股市为什么走得不好,上上下下,就是因为现在的经
济的不确定性。

王利芬:那么在经济问题上竞选的形势如何?

李山泉:在经济问题上,布什的问题有很多,所以关于这个问题的竞选形势很紧,到底谁能
赢很难说。

王利芬:你参加的是什么党派?

李山泉:尽管有人拉我,我也不会参加任何党派的活动。

王利芬:那么,你一定会去持某一政党,而不会中立吧?要选你会如何投票?

李山泉: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可能会投布什。

王利芬:为什么?是不是他对富人比较好?

李山泉:(众大笑)不是单纯这个问题。其实这两个人我都不满意,两个人中我不得不选一个。
我权衡来权衡去,我还是认为布什会把反恐进行下去,如果是克里上台可能说不定哪天就撤
军了。

王利芬:撤军怎么样?

李山泉:如果那个地方要乱了,就完了,它会影响整个世界。

王利芬:美国究竟想从那个地方想得到什么东西?

李山泉:美国想推进自己的理念。

史季:其实除了理念外,美国人是有经济利益在其中的,比如说石油,这是非常显而易见的。
所以有人说石油是伊拉克人的财富, 也是他们的灾难,这的确很正确。

王利芬:对。

李凯:你想,你产东西,我规定你卖多少钱,如果你不听我的,我就揍你。这就是美国与
伊拉克的关系。

史季:其实我对两个候选人都不太满意,我们办公室的人经常谈这个问题,她们对克里不满
意,对布什就更不满意了。布什本身的政策也激化了恐怖分子的情绪,尤其他对犹太人这么
偏向,都是问题。

李凯:9.11这件事情其实准备了很长的时间,这是长期积压的结果。



第二个话题:

王利芬:你在中国是学经济的,在美国又是做资本市场的,你能比较两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吗?

李山泉:有一些人问我是在中国累还是在美国累?在中国花的时间都不是在做业务,美国这
儿是在做业务,咱们按照效率来讲,我一个人理财的数量,如果我一个人要管理8个亿美元,
在中国的话这么大的基金量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交给一个人。美国人之所以自豪就是因为
他们的生产效率很高。劳动生产效率不高,你就很难去跟人家竞争,决定生产效率的一个是
人,二是体制。曾经也有人让我在曼哈顿帮他们做,你还没有做,后面就有让人头痛的事,
他给你派几个跟本做不成事情的人来,这样你就没办法再做了。

陈毅松:我觉得国内的效率的确与国内相比差得很多,如果从发展的眼光来看,现在中国有
很多地方正在改进,美国生产效率提高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通信技术的发
展对近十年生产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李山泉:在技术上我们国内并不是没有学,很多东西并不亚于美国,不差多少,为什么到了
美国后没有产生像美国这样同等的效率呢?我认为在学习人家的制度上我们没有学到,该掌
握的东西没有掌握。

陈毅松:现在这个差别是能看到的,其实我想不要把某种东西夸大,既然我们要学,就要有
选择地学,中国的制度明显是不一样,每个制度中有它的优越性,但也有毛病,什么是好的,
需要时间来检验。每个事件都是360度,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从一个角度来看的。因为有不同
的声音,每个人都有一个脑袋,大家都可以去想为什么不同,所以要多交流才会吸收别人的
角度。有时还是要从道德上来看一些问题,而不能只从利益上看。

李山泉:那么,我问你,当利益和价值观发生冲突时,我们该如何选择?

李山泉:美国人民与伊拉克人民是否同是人民,该怎么做?这的确是一个问题?是以利益为
基础,还是有观念为基础?

陈毅松:人性中有向着光明的,是有正义的。比如说911就在这个地方,很多人将生的机会
给了别人,这是让人非常感动的。

李凯:人是有冲动的,他没有预想到结果是怎么样,如果要是他回家想一天,他一定不这么
做。其实利益是最根本的。

李山泉:政策是按利益还是按某种光明的理念来做,那是很不一样的,美国这个社会就是假
设每个人是自私的为前提,所以它的制度就按这样来设定,在这个基础上让社会舆论来强调
钱不是万能的。你不能先制定政策时就想每个人是好的,然后谁不好就设法让你好,这不行。


黄凯:我很简单。我出来的时候,当时我的想法是学完学位一定要回去,我是通过教育部出
来的,教育部说你出去读一个博士学位,学好后回来,当时我的想法也是这样,我还与我的
外祖母讲我学完后一定回来。来了之后开始学,当时觉得很多东西很新鲜,生活水平也比那
个时候的国内好得多,那个时候在学校热水也没有,那是80年代中期的时候,生活水平很
艰苦,尤其我从哈尔滨来就比国内更艰苦。到这边后第一步是要把太太接出来,这边看到这
么多好的东西总要和太太一起分享,这是第一步,然后,第二是把孩子接出来。等快毕业时
意识到美国人的生活水平与他们赚的钱很有关系,普通的工程师在这边与国内相比可能是多
少倍,我当学生时帮学校管理计算机一年我就可以赚一万多美元,所以,我想还是在这边多
看看再说。我是搞工程的,这边的实验室条件等都要比国内好得多,生产的产品水平也不一
样,想再学一学,看一看。找到工作后,基本上就随其自然了。我一直对国内很感兴趣,但
一直没有发现什么样的好的机会,时间越长,就越跟不上国内的感觉,越来越脱节。那么现
在就是这个情况。


李凯:我的经历很简单,在美国学了两年后,又在商学院读了个博士,一共用了六年半的时
间,纽约大学商学院就在城里,坐地铁做面试很方便,就留下来了。至于说到没有回去,好
像很自然,念完书后就找工作,就干,一干就这样好多年就过去了,并没有多想。经过一个
有意思的衡量,是这两年开始,回去的事情才越来越多地被考虑,回国几次看了看,其实觉
得很无奈。表面上看机会很多,其实是不一样的,国内也有机会,在这儿呆久了人气也不行,
也不认识什么人,再一个国内人的素质的问题,国内做我们这一行的人很厉害,人家可能说
不出什么道理,但很会做,这么多年都是真刀真枪干出来的,所以与我们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所以像我们这样的,头一两年回去不要想做什么事情,你什么也做不了。你不懂当地的市场,
也不了解当地的人,也并不像你想的那么简单。如果说要到美国来的话,这个决定对以后会
影响很大。站在这儿往回内看的确看不清楚。

陈星明:这里有的东西国内没有,国内有的东西,美国没有,这是没有办法的。其实很多事
情不是钱的事情,我们学的东西在国内没有,这就没办法,想干,也轮不到你,当时机成熟
了,年纪也大了,我一直对国内很有兴趣,很想回去。


李匆:对于个人出国的原因,一是为了丰富人生经历,二是增加职业发展机会。因为我们这
代中国人,注定会在有生之年有和外国人面对面的机会,不管是竞争还是合作。能有机会到
发达国家实地学习、生活一段时间,是许多年轻人的梦想。而中国金融业的开放步伐也越来
越快,资本市场国际联动的趋势越来越强,走出去多一些与国外同行交流的机会,多一些对
其他市场的了解,对个人的职业发展也不无益处。

美国没看过,我们这个年龄的人肯定要受到美国文化或其它方面的冲击,这就影响到了你的
利益,因为海归越来越多,总归要正面对撞一次,所以你还不如出来看一看美国究竟是什么
样的,这就是我来美国的原因。其实我觉得语言这个东西是学不会的,你的母语可以妙语连
姝,但英语你说得人家听懂了就不错了,所以,我对语言这个问题不再抱希望,当然这个与
年龄有关。语言是与文化相关的,不仅是个符号。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所要面临的。我上一
年学后发现自己想了解的东西还未开始呢,发现有那么多的东西要了解。所以总是想多了解
一些。不过,我认为,将来中国的资本市场也会发展很快,你们学的东西能用得上,我相信
会像香港一样。


陈毅松:其实从我来说我是想回去,但是还没回去,我出来的时候,就是想来拿一个博士学
位,我从航天部出来,我们所是做卫星姿态和轨道控制,我是502所,我来是到辛辛那提,
美国登月的阿波罗曾在那里当过教授,在那呆两年后,开始做论文,那个系在美国排前十名,
学校一般。后来我想换个好学校就转学转到宾西法尼亚大学,这也是美国的长春藤学校之一,
我去的那个系正好是江主席的导师顾玉秀所在的那个系,我的导师是他的第一个博士生,我
是他的最后一个学生,后来他就退休了。我是一个执着的人,我刚转学时, 贝尔实验室的
人来招人,人家问我,你从哪里来,我说从中国大陆来,然后他就说我帮不上你任何忙。因
为当时高技术对共产党国家来的人是有限制的。但我还是没有改专业,后来是一个非常偶然
的机会到了金融行业来了。90年夏天时我作为一个实习生想到外面看一看,我看到有一个
公司招人,做金融模型,我当时发一个简历过去,他们感兴趣,但说没位子,我想没位子为
什么要做广告呢?后来我们聊了一下,那天有七个人在,他们说想给我一个非全职的工作。
后来我才了解到他们是要给一个人办绿卡所以才做广告。这样我就在那个公司做了三年的非
全职工作,了解了一些金融的事情,刚来的时候对金融一点也不了解。

以前我认为学工的人是为社会创造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财富,这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做了三
年金融后认识到,金色融对社会有一个很大的润滑作用,我当时觉得中国更缺乏这样的人才。

之所以没回国,我们这样的人回去有一点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觉。我觉得想回去干一番事业就
要回去。我现在跟自己讲,要回去就要抛弃一些东西。我想做的事情是把我们学的东西落实
到一个具体的事情,我们一直在谈机会,现在可能需要我们自己创造机会,应长期一点看问
题,而不是短视。要回去首先要明确自己做什么,我们学的这些东西对国家很有用,但是,
中国缺了这些东西一样发展。美国有生命力的地方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评判一个人是用业绩,
这一点是美国比其它任何一个国家做得好的一点。但国内现在机会很好,我想两年内我会做
一个决定。从我现在来说,是在做回国的准备。




作者:快活王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zt美国的问题? 中国的问题?摘自"来自华尔街投行的华人声音:看... 海归论坛 2005-4-01 周五, 10:40
[转帖]华尔街日报:克莱斯勒是美国漫长恶梦的开始 海归主坛 2009-5-02 周六, 23:10
美国新闻:高盛停止向美国投资者提供Facebook股票(转帖) 海归商务 2011-1-18 周二, 11:37
生化博士的专业分析:奶粉事件是美国间谍故意投毒! 海归主坛 2008-9-23 周二, 11:27
ZT: 华裔大陆背景科学家获美国国家科技奖 (VOA) 海归主坛 2007-8-01 周三, 08:18
投资移民还是留学美国 海外移民 2007-6-14 周四, 16:49
《海归黄埔军校》课程《中国资本市场》第三章《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私募和风险... 海归黄埔军校 2006-6-17 周六, 13:24
哪位大侠知道哪位有投资经验的金融家如今在哪个美国大学里教书的?可否推荐几本... 海归论坛 2006-1-08 周日, 05:46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快活王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QQ号码99354334 雅虎讯息通 MSN Skype帐号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