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系列:如何向投资者资本主义“学习”  (转贴)
Select messages from
# through # 帮助
[/[Print]\]

海归论坛 -> 海归商务

#1: 中国股市系列:如何向投资者资本主义“学习”  (转贴) (1118 reads) 作者: 安普若来自: 中国美国的飞机上 文章时间: 2004-10-08 周五, 23:43
    —
作者:安普若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如何向投资者资本主义“学习”

作者:潘福祥

证券市场周刊

积弱的中国股市最近重现行情,与其说是落实“国九条”政策利好刺激下出现的反转,不如说是长期下跌后的市场借题材技术反弹。因为很显然,当初国务院颁布九条的目的就是要被执行的,难道说实施这么久的政策之所以没有产生效果是由于当时没要求落实?市场一时难以反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市场信心变本加厉的摧残。曾几何时,创新被我们奉为证券市场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投资者对具有开创意义的创新之举始终保持着极大的热情,有时甚至到了不加判断的纵容地步。即使是像整体上市、以股抵债这样一些明显对社会流通股投资者利益构成危害的“创新”也往往能够得到市场短线资金追捧的尴尬现实,充分说明善良的投资者“短视”的决策为形形色色巧借创新之名行攫取私利之实的市场行径提供了丰沃的温床。

那么被我们超常规发展起来的机构投资者们面对已然跑调的创新如何作为呢?宝钢的增发议案在股东大会上毫无悬念地被高票通过了,恰如去年的招商银行可转债发行。相形之下,之前基金阵营义正辞严的抨击似乎成了农贸市场讨价还价的伎俩,而股票价格的大幅下挫不外乎坐地还钱的“苦肉计”,权当是皆大欢喜的成交结果到来前的花絮,调节一下市场已经过于沉闷的气氛罢了。

下一个走来的是华夏银行,好像全然忘记了言犹在耳的“不可能在近期内二次融资”的声明,增发的理由依旧是冠冕堂皇得不容拒绝的“满足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你想想,如果不同意增发,上市公司将丧失持续经营能力,到那时,作为股东,恐怕只有后果自负了。流通股的投资者,再次品尝一下被“绑架”的滋味吧;基金阵营,再次拿出屡试不爽的手段折腾一番吧,即使撒泼打滚也别犹豫,只要能讨回一点利益就好。当然,也别一下子把招数全用尽,听说后面还跟着同仁堂、万科A等再融资的长队,别到时黔驴技穷了。

基金的困境凸显我国股市公司治理的积弊。在股权分置和股东价值取向分裂的制度背景下,上市公司大股东既然无法通过股权流通获得投资回报,只有靠扩大资源控制力来实现持股利益了,永不魇足的融资饥渴于是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自然反应。而貌似强大的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其实早就陷入了一种进退两难的“囚徒困境”:或者带头用脚投票来进行抗争,如成功,则收益外部化,白白地被缩头在后的基金捡了便宜;若失败,则旗下基金市值缩水反让竞争对手不战而胜。或者面对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要求,心中叫苦但强颜欢笑地举手称颂或小骂大帮忙,恐怕到头来也是“大饼卷手指头,自己吃自己”,长此以往,胖的拖瘦,瘦的拖垮,打破门牙肚里吞,还背上一个“助纣为虐”的恶名。

以前读过一本美国人写的书《投资者资本主义》,讲的是80年代初,许多美国大公司由于股份分散导致股权控制力弱化,使公司的管理权被牢固地掌握在职业经理人等内部人手中,他们以最大的管理自主权及最小的所有权监督控制着企业的运营,而真正地被股东授权运作公司资产的董事会却成为管理层的奴隶和玩偶。在这种情况下,不满意的股东和充满怨气的董事长可怜地发现,卖掉股票或辞职是惟一可行的选择,偶尔在会议中或新闻媒体上表达不满也仅仅是一种情绪的宣泄而已。然而,你可以轻松地卖掉几千股股票,可当你有几千万股时怎么办?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以退休基金、保险公司和共同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在上市公司股权中越来越占有举足轻重的份额,股票分散化导致的控制权丧失状况有所改变,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力平衡得以重构。机构投资者学会了将经济主权转换为政治主权的技巧,通过收购威胁、代理权斗争与和平协商等,他们已经掌握了如何施加压力的艺术,基金经理们采取了一个新的策略:从根本上推翻公司政策,使之朝着有利于投资者的方向发展,从而带来了从“经理资本主义”到“投资者资本主义”的转变。

是改变中国股市机构投资者命运的时候了。证监会着手改变流通股投资者弱势地位的制度安排已经出台,分类表决制度呼之欲出,基金经理们,你还等什么,向投资者资本主义好好“学习”吧。


作者:安普若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海归论坛 -> 海归商务


output generated using printer-friendly topic mod.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