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胡安:给美国影坛上盘“回锅肉” ——知道她的投资人是谁吗?
Select messages from
# through # 帮助
[/[Print]\]

海归论坛 -> 海归茶馆

#1: 人物:胡安:给美国影坛上盘“回锅肉” ——知道她的投资人是谁吗? (1872 reads) 作者: 安普若来自: 中国美国的飞机上 文章时间: 2005-1-14 周五, 14:24
    —
作者:安普若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胡安:给美国影坛上盘“回锅肉”

作者:张大诺 | 2005-01-14 | 原始出处: 国际先驱导报


专访《西洋镜》《美人依旧》导演胡安

在中美各生活几十年且成为独立导演,胡安是唯一的成功者;对美国独立电影及中美电影交流,她更有发言权:"困惑的根源是内心的不自信"

情人节档期,国内将有一部中美演员合作的电影上映,它就是由周迅、王志文、邬君梅、卢燕主演的《美人依旧》。近日,该片华裔导演胡安接受了《国际先驱导报》采访。胡安在美国从事独立电影多年,并且在中美都有20多年的生活经历(1979年赴美)。现正在北京为《美人依旧》做前期宣传的她,笑称自己是"拿着个小刨子,开垦中美合拍电影在国内发行的处女地"。

独立电影与商业精神

《国际先驱导报》:美国电影在好莱坞外,有大批独立电影制作人,你也是其中之一,现在美国的独立电影是怎样的境况?

胡安:在我看来,美国独立电影人的"精神实质"是:既不牺牲艺术梦想,又在片中加入最大的商业元素。它并没有欧洲许多"作家导演"的自恋,比如花好几年抓拍一个镜头。对独立电影人来说,最难的还是找投资。我拍《西洋镜》时,先在德国和日本找到一部分投资,在美国找钱是最难的,最后刚好有个美国公司要进入电影界,他们看了我们拍的胶片,觉得非常美,卖出去肯定大发特发,就承担了全部的后期制作。在美国,关注独立电影的大电影公司只有一两家,比如索尼。

《国际先驱导报》:电影节对独立电影有什么帮助?

胡安:能在电影节中被发现,并且被大力发行的电影,其比例也许只有电影节电影总数的1%到2%。许多人提到了电影《迷失东京》在奥斯卡的成功,但它不是完全意义的独立电影,只能说它是以独立电影精神拍摄的。该片导演的父亲是电影界大老板,运用了大量的好莱坞人脉,它已经是好莱坞体制内的产物了。

与制片人"松弛地妥协"

《国际先驱导报》:独立电影说是独立,但它受投资人的制约是不是比好莱坞更大?

胡安:特"牛"的投资方会让你失去自我。对我来说,我渴望的就是在我的电影里我想说一句话,最后就能这么说。如果这一点做不到,我宁可不拍。我现在拍的片子有一点好处,就是投资方对中国并不了解,许多中国元素他们掌握不了,我的自主性就大一些。当然,我也有妥协,但妥协有两种,一种是他要求你妥协,你很不高兴;一种是他让你不知不觉妥协了——很松弛地妥协,我的美国制片人这一点做得很好。

《国际先驱导报》:但如果和制片方冲突巨大呢?

胡安:我们有一套完备的程序:拍出来后一边剪辑,一边送出去给许多人看。我们称之为"会诊"。这个"会诊"有具体量化的考核,即我们会发给他们一个问卷,上面的问题都是细化的,比如总体印象的"优良中差",以及对节奏人物的打分,这是运用集体智慧的过程,这个结果对导演和制片人会有影响。但独立电影人与好莱坞的区别是,后者看到"会诊结果",让你改就必须改;但我们只是参考,甚至对于一些"公认"的缺点我也要保留,因为这才是"我"的片子。

美国影人也玩"红灯笼"

《国际先驱导报》: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导演想打进美国市场,你有什么建议?

胡安:要学会运用共同语汇拍片,让他们听得懂。打个比方,美国人是不爱吃肥肉的,那怎么把中国的"回锅肉"介绍给他们?好在他们有一道叫"peigen"的菜,里面有肥肉,那就把回锅肉叫做"美国的回锅肉",他们就接受了。

拍片也要有这种"peigen"意识。另外,说实话,外语片进入他们主流院线非常难。你也不用尽力去想他们看得懂的东西,想了也没用,反过来美国人也一样,我认识一些美国电影人,他们想拍让中国人看的片子,里面就弄几个红灯笼,穿几套旗袍,都是浅尝辄止,甚至有点可笑。

《国际先驱导报》:金球奖和奥斯卡在即,你觉得独立电影人有希望吗?

胡安:这两个奖近几年也重视独立电影了。奥斯卡现在仍然是我的一个梦想,但确实不那么重要,尤其在知道许多电影节内幕后,只能靠缘分了。其实,追逐一个奖的过程特别痛苦,好像选美的女孩,几个评委对你指手划脚,这不好那不好。这样就不太乐呵,人生不就是找乐吗?那事绝对不乐!我现在的观点是:没辙才去电影节,除非给你几张机票,安排个好酒店,携亲带友去玩一通,否则就不去。

《国际先驱导报》:你一直在拍让中美两国都接受的电影,这会不会反倒有点"夹生"?

胡安:有段时间我很困惑:我到底是美国导演还是中国导演?后来明白了,这种困惑的根源是内心的不自信。既然我有两个国家这么长时间的生活背景,而且导演界我还是独一份,那我就做这种共存的电影。我的任务只是把它做到极至。我希望电影结束灯光亮起时,观众能有这样的印象:一部个人化的电影!而几小时后他又突然觉得,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因为主人公是在广阔的人生舞台上,那里有着大的悲怆。



作者:安普若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海归论坛 -> 海归茶馆


output generated using printer-friendly topic mod.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