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转帖]学术界里无名的田中耕一学士因为一次非常识的实验事故的偶然发现获2002诺贝尔化学奖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转帖]学术界里无名的田中耕一学士因为一次非常识的实验事故的偶然发现获2002诺贝尔化学奖   
禾乃才




头衔: 海归少校

头衔: 海归少校
声望: 学员
性别: 性别:男
加入时间: 2009/04/08
文章: 680

海归分: 23538





文章标题: [转帖]学术界里无名的田中耕一学士因为一次非常识的实验事故的偶然发现获2002诺贝尔化学奖 (1870 reads)      时间: 2010-10-31 周日, 01:07   

作者:禾乃才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田中耕一百科名片
田中耕一(Koichi Tanaka 日本 1959-),日本科学家。1959年出生于日本富山县首府富山市,1983年获日本东北大学学士学位,现任职于京都市岛津制作所,为该公司研发工程师,分析测量事业部生命科学商务中心、生命科学研究所主任。与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一同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因此获得了200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中文名: 田中耕一
外文名: 1959年
国籍: 日本
出生地: 日本富山县首府富山市
职业: 科学家
毕业院校: 日本东北大学
主要成就: 200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目录

生平简介
个人经历
职业生涯
获奖理由
相关评价
获奖感受
编辑本段生平简介
  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1959年出生于日本富山县首府富山市,1983年获日本东北大学学士学位,现任职于京都市岛津制作所(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为该公司研发工程师,分析测量事业部生命科学商务中心、生命科学研究所主任。
编辑本段个人经历
  田中耕一是总部设在京都的岛津制作所的普通工程师。与以往的诺贝尔获奖者相比,田中的经历非常平凡,因而也显得异色。他既非教授、亦非博士,连硕士学位也没有。田 田中耕一
中毕业于东北大学工学部电气工学专业,与化学、生化等领域完全无缘。东北大学是除东京大学、京都大学以外的一所非常优秀的大学,曾经排名第三。田中的母亲在生下他后一个月后便因病去世,自幼过继给叔父叔母。当他在念大学时才被告知这一事实,他感到非常震惊。从此立志研究医用测试仪器。   进公司以后他怀着极大的热情埋头于实验室的研究工作,把自己的终身大事和名誉升迁统统置之度外。从报纸上透露的只言片语来看,田中几年前才通过相亲娶了一个媳妇。另一方面,他现在的头衔也只是个主任。不过这与中国的主任头衔完全不同。日本企业内的职务分管理职、专门职或事务职两大系列。具有大学毕业学历的人一般归于管理职系列。进公司首先做1-2年的职员,然后升任主任。往后还有系长、课长代理、课长、次长、部长等等。每一种职务又往往分2-3个等级,而且还有最低任职年限的规定。据报道,田中为了能在实验室第一线从事研究工作,自己拒绝了所有升职考试。与从前(现在)的中国企业一样,日本企业的工资也是与职务挂钩的。 每年工资普调的额度很小,大致为月工资的2-3%。可以想见,他在经济上不会有多少余裕。因此也可以说,田中几乎处于日本企业社会的最底层。我想这可能就是他在公司内部被称为怪人的原因。
编辑本段职业生涯
   田中耕一和夫人
这两项成果一项是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与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他们两人将共享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一半的奖金;另一项是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发明了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方法”,他将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一半的奖金。   质谱分析法是化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分析方法。它通过测定分子质量和相应的离子电荷实现对样品中分子的分析。19世纪末科学家已经奠定了这种方法的基础,1912年科学家第一次利用它获得对分子的分析结果。在质谱分析领域,已经出现了几项诺贝尔奖成果,其中包括氢同位素氘的发现(1934年诺贝尔化学奖成果)和碳60的发现(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成果)。不过,最初科学家只能将它用于分析小分子和中型分子,由于生物大分子比水这样的小分子大成千上万倍,因而将这种方法应用于生物大分子难度很大。   尽管相对而言生物大分子很大,但它们在我们看来是非常小的,比如人体内运送氧气的血红蛋白仅有千亿亿分之一克,怎么测定单个生物大分子的质量呢?科学家在传统的质谱分析法基础上发明了一种新方法:首先将成团的生物大分子拆成单个的生物大分子,并将其电离,使之悬浮在真空中,然后让它们在电场的作用下运动。不同质量的分子通过指定距离的时间不同,质量小的分子速度快些,质量大的分子速度慢些,通过测量不同分子通过指定距离的时间,就可计算出分子的质量。   这种方法的难点在于生物大分子比较脆弱,在拆分和电离成团的生物大分子过程中它们的结构和成分很容易被破坏。为了打掉这只“拦路虎”,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与日本科学家 田中耕一
田中耕一发明了殊途同归的两种方法。约翰·芬恩对成团的生物大分子施加强电场,田中耕一则用激光轰击成团的生物大分子。这两种方法都成功地使生物大分子相互完整地分离,同时也被电离。它们的发明奠定了科学家对生物大分子进行进一步分析的基础。   如果说第一项成果解决了“看清”生物大分子“是谁”的问题,那么第二项成果则解决了“看清”生物大分子“是什么样子”的问题。   第二项成果涉及核磁共振技术。科学家在1945年发现磁场中的原子核会吸收一定频率的电磁波,这就是核磁共振现象。由于不同的原子核吸收不同的电磁波,因而通过测定和分析受测物质对电磁波的吸收情况就可以判定它含有哪种原子,原子之间的距离多大,并据此分析出它的三维结构。这种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到医学诊断领域。   不过,最初科学家只能将这种方法用于分析小分子的结构,因为生物大分子非常复杂,分析起来难度很大。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发明了一种新方法,这种方法的原理可以用测绘房屋的结构来比喻:我们首先选定一座房屋的所有拐角作为测量对象,然后测量所有相邻拐角间的距离和方位,据??子中的质子(氢原子核)作为测量对象,连续测定所有相邻的两个质子之间的距离和方位,这些数据经计算机处理后就可形成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图。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对溶液中的蛋白质进行分析,进而可对活细胞中的蛋白质进行分析,能获得“活”蛋白质的结构,其意义非常重大。1985年,科学家利用这种方法第一次绘制出蛋白质的结构。目前,科学家已经利用这一方法绘制出15-20%的已知蛋白质的结构。   最近两年来,人类基因组图谱、水稻基因组草图以及其他一些生物基因组图谱破译成功后,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进入后基因组时代。这一时代的重点课题是破译基因的功能,破译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破译基因怎样控制合成蛋白质,蛋白质又是怎样发挥生理作用等。在这些课题中,判定生物大分子的身份,“看清”它们的结构非常重要。专家认为,在未来20年内,生物技术将蓬勃发展,很可能成为继信息技术之后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由这3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发明的“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和结构分析的方法”将在今后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编辑本段获奖理由
  他对化学的贡献类似于约翰·芬恩,因此也得到了1/4的奖金。   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1959年出生于日本富山县首府富山市,1 田中耕一
983年获日本东北大学学士学位,现任职于京都市岛津制作所,为该公司研发工程师,分析测量事业部生命科学商务中心、生命科学研究所主任。他对化学的贡献类似于约翰·芬恩,因此也得到了1/4的奖金。   个人成就 田中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了分析仪器,连同分析方法一起申请了专利。并获得批准。这些产品已为公司创造了相当于超过1亿人民币的利润。田中的这一项现在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方法和他的相关专利发明,当时仅获得公司1万1千日元的奖励。申请专利被接受时奖5千日元,被批准时6千元。1万1千日元现在合人民币700元左右。我猜想这个数额大致是他月收入的三十到三十五分之一之间。换个比方。 假定有一位牛气冲天的清华毕业生在一家企业,突然有了一个潜在的能获诺贝尔奖的主意,并且设计出一台仪器。他申请了专利,并获批准。这种仪器为公司尽赚1亿人民币。公司为了表彰他的杰出贡献奖励他60元人民币(这里假定该牛气清华毕业生的月工资为2000元人民币)。
编辑本段相关评价
  田中几乎没有发表过什么论文。仅有的几篇也只是发表在不是很重要的会议和杂志上。他与日本学术界几乎没有任何交往。以至于前天晚上获奖的消息传来时,日本学术界措手不及。在电视台采访去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名古屋大学野依良治教授时,该教授透露他刚与前年的获奖者白川英树教授联系过,都不知道田中耕一何许人也。最后,该教授只能结结巴巴地说:这说明只要自己努力,不在学术界活跃也能得到诺贝尔奖。与田中有一面之交的另一位教授也找不到话来称赞他,只是笼统地说:人很老实,工作热心。再问如何相识时,原来教授也只是因为买了岛津制作所的分析仪器,听过一次田中作的产品介绍。
编辑本段获奖感受
  小柴教授的获奖是几年前开始就年年预报的获奖,因此,日本学术界虽然表示喜悦, 但并不惊奇。而田中耕一的获奖却像令人喜悦的晴天霹雳一般。在这景气低迷、前途黯淡的日子里,诺贝尔物理、 化学奖的双双获奖给日本社会带来了一阵短暂的欣喜。   不过,田中的上司和同事却有了新的困惑:难道以后要叫他(田中)先生了吗? (注:先生这个汉字词组在日本只用于从事特定的令人尊敬的职业的人,如教师、 医生。现在也用于当选了国会议员的政治家)

作者:禾乃才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钱学森堂侄与两位美国科学家获诺贝尔化学奖 海归主坛 2008-10-08 周三, 23:29
“可乐能杀精子”发现获诺贝尔化学奖,男士们小心了 海归主坛 2008-10-04 周六, 17:10
[分享]经济学家杨小凯被认为是离诺贝尔经济奖最近的华人 海归主坛 2014-7-08 周二, 23:53
[转帖]今年诺贝尔和平奖,是对中国政府的考验 海归商务 2010-10-11 周一, 09:01
[转帖]台报:“胡马会”若实现或可获诺贝尔和平奖 海归商务 2010-10-08 周五, 22:54
石墨烯——世界上最坚硬的材料。今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的发现(转) 海归商务 2010-10-06 周三, 16:20
[转帖]奥巴马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海归主坛 2009-10-09 周五, 17:18
诺贝尔和平奖实至名归 海归商务 2012-10-15 周一, 22:30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禾乃才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雅虎讯息通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