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分享]麦田质疑韩寒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茶馆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分享]麦田质疑韩寒   
spiderman
[博客]




头衔: 海归少将

头衔: 海归少将
声望: 讲师

加入时间: 2004/10/25
文章: 1024

海归分: 206114





文章标题: [分享]麦田质疑韩寒 (2675 reads)      时间: 2012-1-19 周四, 02:25   

作者:spiderman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三重疑

——兼答韩仁均韩寒路金波诸君,喔,还有范冰冰

(一)我不同意

我不同意韩寒不能被质疑,我不同意《人造韩寒》是“阴谋论”。虽然它只是一篇网文,虽然我不是专业记者,但这篇质疑文字是如下方式写的——

诚实的原则,我在文章中没有主观虚构任何事实;

透明的原则,我在文章中对消息源都给出了链接;

交叉核实原则,对每个关键事实我都尽量找不同网页交叉验证。同时根据网络发布的特点,我还采用实时互动的方式,不断对文章内容予以核实更新。

举个例子,李其纲先生的姓名,网上一些版本是“李其刚”,一些是“李其纲”,我反复核实才确认是“李其纲”;再比如,李其纲和韩仁均是否同届校友的问题,通过微博互动,有位网友提供了准确的资料

不过,即使再仔细,由于独自一人又是业余时间搞的,我的文章中还是出现了失误:赛车每年年初公布赛程表后,某些站的比赛可能改期,而我没考虑到这个因素,就造成原来“13篇重叠”中,有3篇日期不符,还有1篇录入时间时看错行,只有9篇符合——当然,有9篇也足够,不会改变文章的基本内容。而当我发现此问题,我立刻在腾讯微博勘误,并第一时间转发了正确的数据,同时向网友致歉。

与此同时,一些网友也对我的文章进行了质疑。比如新浪网友@欧阳梦粥和腾讯微博网友@谣言终结者。尤其是欧阳,他在第二天也发现上述问题后,还质疑我另外的数据。虽然他两次让我感到“尴尬”,但我非常欢迎并都认真回应说明。我之所以如此做,是因为相比一些文人不看文章就随意骂人,@欧阳梦粥 认真比对数据的工作让人尊敬。他质疑我,其实就和我质疑韩寒一样,社会需要我们这样“反对的声音”。

希望大家亦如是。我的文章如还有错漏之处,非常欢迎网友指正。

(勘误)

诚实、透明、交叉核实、及时勘误,我就这样发表《人造韩寒》。光明正大,问心无愧。因此当看到韩寒用女儿发毒咒时,我非常难受和懊恼。为什么我对韩寒父子间成年人对话,变成了韩寒女儿的问题?!

而对于我的质疑,韩寒写了10个小时的千字文,对此并未全面回答,开篇就说“小人”,而韩仁均先前就暗讽“狗”,路金波说“人渣”。在这三个人态度的鼓励下,被偶像裹挟的网民蜂拥而至,一上来根本不看文章,直接扣上一个“阴谋论”,然后开始对我各种人身攻击;包括一些新浪大v卖力转发。为什么会这样呢?(这里特别说一下,我看到路金波先生“哥哥”来“哥哥”去的痞味谩骂文章,太痞了。我就想您何必呢?奋斗这么多年,好不容易西装革履了,您就真的优雅点吧。谢谢)

最荒谬的是,这事情范冰冰从没关注过,怎么突然砸出2000万?您以为这是看戏吃花酒啊?!有钱就了不起?!有钱能把所有反对的声音都砸死?!

我不同意。

(二)三重疑

抛开情绪,让我们回到原点。很多朋友没看明白,在《人造韩寒》这篇文章,其实包括两个命题“真伪”和“包装”。其中,萌芽和赛车两章,事关真伪;路金波和表演两章,事关包装。相比包装,真伪显然更重要。因此,今天这篇文章就只谈“真伪”。

在《人造韩寒》中,我列举大量事实,然后根据事实提出了两个疑问。这两个疑问“一头一尾”,贯穿了韩寒品牌全过程。“头”是指其成名时;“尾”是指其最新时。我的逻辑是,如果起头就有假,那么实属“人造”;如果到尾也有假,亦属“人造”。今天再加一重疑,凑够“三重疑”:

第一重疑:韩寒成名作《杯中窥人》的出题老师李其纲,是否事先就认识韩寒爸爸韩仁均?

在这重疑问之下,还包括一个小疑问:现场写作的《杯中窥人》,韩寒为什么用拉丁文“Corpusdelieti”?我们知道韩寒没有系统学习拉丁文,那为什么韩寒独独记得这个单词?这个单词对韩寒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目前韩寒没有回答。

李其纲本人委托萌芽杂志微博,否认认识。链接:https://weibo.com/1885117115/y1cdQAwta

第二重疑:赛车比赛期,如何能持续关注时政新闻,甚至在凌晨发表时政博客?

目前韩寒答复:大意是赛车日不总是那么忙;自己体力好,精力好,写得快(话音未落,然后他一篇千字文写了十小时)

不知道网友怎么看韩寒的答复。但我认为他回避了我的重心——这个问题不在于能否立刻写出几千字,而是在比赛期极度关注网络时事,广泛浏览资料,快速反映。这是一种宅男生活方式,而不是比赛竞技状态。比如08年6月1日凌晨1点多,关于莎朗斯通的博客,其中引文资料张三的文章5月27日刚发的;比如6 月9号发布绿坝新闻,6月11号韩寒文章就出来了

我的真正疑问是,一边是宅男模式,一边是竞技状态,在比赛周怎么能被统一?特别是韩寒在博客《搞什么搞》中曾经谈过,“就我所知的赛车而言,无论国内还国外,高水平还是低水平,开房间是不可少的。很多国外的优秀车手和一些国家的习俗就是比赛前必须搞女人,这样比赛才能平安”

链接:https://blog.sina.com.cn/s/blog_4701280b0100ai51.html

凌晨1点,就在别的优秀车手半夜搞女人的时候,我们的优秀青年韩寒蹲在电脑前,奋笔疾书政治时评《游行的意义》,哪怕第二天要进行越野比赛!

第三重疑:韩寒处女作《三重门》名字的出典,为什么韩寒自己不知道,但韩寒的爸爸作家韩仁均却知道?

在韩寒处女作《三重门》出版不久,央视《对话》栏目邀请他做了一个访谈。其间(第23分钟)主持人问作者韩寒小说的名字《三重门》是什么意思。韩寒楞了一下,回答是“我也不知道”,“我忘了”。细观视频可见,韩寒对此问题确实是不知道,而不是不愿意回答。

链接:https://video.sina.com.cn/v/b/32254639-1731593792.html

但这个问题,韩寒的父亲作家韩仁均却准确的知道答案。他在《儿子韩寒》中写道:“三重门”出自《礼记·中庸》——王天下有三重焉:礼仪、制度、考文”

链接:https://vip.book.sina.com.cn/book/chapter_71539_55948.html

《三重门》的名字原来不仅有意义,而且还有出典!但你不奇怪吗?作者韩寒自己不知道,忘记了,自己的处女作啊!刚出版不久啊!但是,其身为作家的爸爸韩仁均过了十年却还记得!

这个疑问,静待韩寒解释。

韩寒最近引用范冰冰老师的一句话,我挨得住多深的诋毁,我就经得起多大的赞美。我非常理解韩寒引用这话的心情。作为公众人物,确实不容易。这里我也真心说一句,其实我或者其他质疑你的朋友,不是想诋毁你,也不是我们无端多疑(比如我就从不怀疑王朔的小说名字);实在这“三重疑”让我们不得不怀疑。而面对这些疑问,大家都是讲道理的人,不需要谩骂,也不需要2000万,更不需要拿女儿发毒誓;我们只需要简单、明确、清晰答案以及第三方媒体对答案进行客观调查核实。

请关注韩寒事情的朋友注意:“三重疑”贯穿了韩寒的成名到现在,而我所谓“人造韩寒”,主旨即此。“三重疑”如能解开,则韩寒必受到更多的“赞美”;“三重疑”不能解开,则会有更多质疑。

(三)四千万

韩寒最近悬赏2000万求代笔证据,“哪怕一行字”;范冰冰加磅2000万。这些噱头说到底,就是有钱人,羞辱人来寻开心。于是,一大片一大片一大片网友跑到微博侮辱我,去领赏啊,去领赏啊。仅仅因为我质疑了韩寒。

好吧。如你们所愿,那我把这4000万就拿了吧。

大家看下面两个截屏:





第一个截屏是王小峰(王三表)在知乎为韩寒辩护的文字;第二个截屏是韩寒的文字。王小峰的15号发表,韩寒的16号发表。

王小峰: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022842

韩寒:https://blog.sina.com.cn/s/blog_4701280b0102e02q.html

大家看明白了吗?韩寒的文字是对王小峰的复写,两段文字具有相同的结构:“赛期安排——县城——上海的朋友——闲闷——还写小说——运 动员体力精力没问题——举例”。完全一样的结构!

我相信王小峰不是韩寒团队的,但“被代笔”了。作家韩寒用10个小时写了一篇千字文,仅标题就改了三回,但最后回答最关健质疑部分的文字,文字结构还和王小峰一样!最不应该的是还被我抓了个现行!就这水平还敢悬赏2000万?!范冰冰还敢加磅?!

4000万我不要了。韩寒你先用钱还了路金波说的房贷,剩下的都帮我捐给红十字会吧。

广告时间:有人说我质疑韩寒是为了炒作网站。好吧,那我就炒一个——隆重推荐:知乎问答网站:www.zhihu.com。这个网站和我一毛钱关系都没有,我“炒作”它,属自愿五毛,我就是觉得它好。这不可以吗?

(四)媒体不能没有反对的声音

写了《人造韩寒》后,我的一个朋友帮我发到了新浪微博。但没人转发。我找到南都的西门不暗说,“希望你能转发,平衡报道”。我以为他不会理我,没想到他果然转了。这赢得了我的尊敬,因为他认同“反对”的力量。

其实我质疑韩寒,不是和他有啥多大的怨恨。只是在媒体对韩寒一片的叫好之声中,确实发现一些让我觉得疑惑的地方。最近台湾蔡英文败选后说,“不能没有反对的声音,不能没有制衡的力量”

而我所做的,仅仅是发出了一次“反对”的声音。如此而已。

(完)
浏览数:1886 次 星期三, 01月 18th, 2012 未分类 20条评论
人造韩寒:一场关于“公民”的闹剧

[导读] 当我们冷静观察韩寒,会发现在他身上诞生了一个奇迹:与鲁迅、李敖等读书人不同,一个从不读书的年轻人却以文立身,成为当代中国著名的“公共知识分子”。

这是一个奇迹。而本文将以独家、确凿的事实告诉你,这个“奇迹”背后真正的秘密。

一、韩仁均,关键词:塑造

韩寒成名于1999年萌芽出版社组织的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在比赛中,韩寒以复赛作文《杯中窥人》获得一等奖。相比这篇作文,更传奇的是比赛本身。摘录如下:

“当时韩寒没有接到复赛通知书,错过了复赛。举办者得知具体情况后,决定给韩寒一次补赛的机会,重新给他单独设立考场,重新命题。为了公平起见,作文题只好临场现出。主编李其纲就用考场的现有条件,拿来一个玻璃杯,把一张纸揉成一团,塞进有水的杯子里,只说了一句话:“就这个题目,你写吧。”在短短一个多小时后,纸团沉到杯底,韩寒的文章却浮出水面”

这个现代版的“七步成诗”打动了很多“80后”的朋友。他们告诉我,看了这个故事,读了《杯中窥人》后,完全被韩寒的才华折服,从此喜欢上这个年轻的才子。而韩寒也确实因此一举成名,这才被在“萌芽”跑选题的作家出版社袁敏看上,然后才有了《三重门》

李其纲“刁难”韩寒之举,反而奇迹般的成就了少年天才韩寒,这是我们听过多次的故事。但是,现在我告诉你,真相是——给韩寒出题的李其纲,是韩寒爸爸韩仁均的大学同学。

真相沉了下去,韩仁均浮出水面。

韩仁均在文革后恢复高考第一年就考上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对于一个农村户口、爱好文学的青年来说,这无疑是梦寐以求的成功。但命运弄人,韩仁均一上大学就被查出肝炎,在学校待了一段时间,就被要求病退。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无法理解“病退”对韩仁均意味着什么,但是稍年长的人就明白,这在当时对一个农村户口的文学青年,几乎是致命的打击。韩仁均痛哭着离开校园,愤怒、屈辱的情绪,会不会扭曲韩仁均的心灵?不知道。但值得一提的是,《三重门》和其后署名韩寒的杂文中,流露出的对中国教育切齿“恨意”,似乎更像来自于一个肝炎退学生积郁了二十年的愤怒,而不只是一个17岁孩子浅白的感受。(韩仁均痛哭离校一节,详见链接:https://nf.nfdaily.cn/epaper/nfzm/content/20091001/ArticelD24003FM.htm)

病退之后,韩仁均继续以自学考试的方式,在1982年获得了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文凭。李其纲也是那届的华东师大中文系毕业生,两人同为上海生源,同一专业,并且毕业后都在上海从事文化工作。韩仁均的文笔相当好,创作小说,在报纸发表文章,曾用笔名“韩寒”。

当韩寒成名之后,韩仁均曾出版《儿子韩寒》。在此书中,韩仁均一直淡化自己对韩寒的影响,不断暗示韩寒“天才”。但这也不是事实,事实是韩寒的成长过程中,一直是以父亲为主导的精心栽培教育。比如接送孩子、开家长会、转个好学校等等,但凡与韩寒教育相关的事情,都是韩仁均操心负责。另外一个事实是,韩寒学习一直不好,唯一拿得出手的仅仅是语文——家学渊源啊。(相关资料,见《儿子韩寒》,韩仁均,万卷出版社)

不过韩寒学习虽然差,却具有非常好的运 动天赋。照着这个本性发展,韩寒极可能成为运 动员。但韩寒自身的基因,扛不住父亲的望子成龙,还是搞文学了。有意思的是,文学成名之后的韩寒,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性,因此在运 动(赛车)方面玩得风生水起。

这个故事,就是儿子自身基因和父亲欲望之间的战争,韩仁均是胜利者。他以“韩寒”为笔名所写的文章,都不如写出了“韩寒”这个人!

让韩寒一举成名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也是韩仁均为他报名的。

“新概念作文大赛”分为初赛和复赛两个阶段。初赛的文章是投稿机制,存在枪手代写可能;而复赛是在考场由老师出题考试,几乎不可能有枪手——但是,如本文最开始叙述的,在那届所有获奖者中唯一的例外就是韩寒。

而让韩寒成名的《杯中窥人》,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用笔老道,最后甚至还出来了拉丁文。对于一个连英语都不顺溜的17岁少年,这似乎不可能现场写作。(比较搞笑的是,文章中为了显摆学问的拉丁文,其实还拼写错了)。说实话,如果不百度一下,《杯中窥人》那篇文章别说在现场写作,你甚至都不懂其中的一些典故。

(《杯中窥人》链接:https://baike.baidu.com/view/1000577.htm)。

所以你想不通吧?一个十七岁的孩子居然能现场写作样的文章?然后你就开始崇拜天才了。现在,想想韩仁均和出题者李其纲的关系,你是否懂了呢?

第二年,韩寒又参加了“新概念作文”大赛。这一次的复赛是严格在考场进行的。而韩寒也就泯然众人,只落了个安慰性质的二等奖,文章《人生的定义》甚至都没有被收录到获奖者作品集中。

所以,这个世上没有奇迹。真实的世界,有的是“拼爹”。

二、路金波,关键词:包装

路金波和韩寒的深度合作,始于2005年。其时,韩寒正处于事业的低谷。

在之前,韩寒以《三重门》开始真正出名。这个阶段的韩寒,其成名并非《三重门》在文学上的价值,而是因为其社会价值——骂教育。社会需要一个“控诉”中国式教育的人。韩寒以《三重门》和退学,两件事情缺一不可,完成了这个“控诉”。而这就是韩寒当年为什么“火”。

但到了2005年,早已进入成年人世界的韩寒,再想依靠“骂教育”定位,显然有点脱节。按照路金波等人后来的说法,韩寒处于“U型”的低谷。此时走入韩寒生活的路金波,力挽狂澜,用精准的定位和包装,不仅把韩寒带出低谷,还大大提升了层次。路金波以前也是网络写手,文字相当不错。当然更重要的是他的眼光,他帮助韩寒找到了最合适的定位以及最恰当的传播媒介。

2005年开始,路金波范式的“韩寒”与韩仁均范式的“韩寒”,最大的区别就是从“骂教育”变成“骂文化”。因此短短时间,韩寒在博客上对文化大佬们四处出击。我帮他列了一下,大致如下:

2005年11月,攻击陈凯歌,连骂4篇

2006年3月,攻击白烨,连骂3篇

2006年3月,攻击陆天明、陆川父子

2006年3月,攻击高晓松,连骂5篇

2006年5月,攻击陈凯歌、陈逸飞、余秋雨

2006年7月,攻击郭小四,连骂2篇

2006年9月,攻击沈浩波等现代派诗人,连骂3篇

2006年9月,攻击周笔畅

2006年11月,攻击朗朗

2006年11月,攻击“好男儿”演艺

2006年12月,攻击余秋雨

2007年3月,攻击王蒙

2007年4月,攻击郑钧,2篇

。。。。。。

韩寒“骂文化”一系列炒作,为其获得广泛关注,真正完成了从“肄业生”到“社会人”的转变。比如当时韩寒白烨的“韩白之争”,韩寒的粗话“文坛是个屁,谁都别装逼”,打得习惯温文尔雅学术评论的作家白烨哑口无言。话说,这就是现在流行的“降维攻击”啊。

不过“骂文化”也有深刻的局限性,这玩意很容易搞成文坛圈子里的自娱自乐,大众并不关心。如果韩寒当年止步于此,他最多只是一个著名文人。但路金波毕竟是路金波,在2008年左右,他对韩寒的定位又做出了一个关键改变:从“骂文化”到“骂社会”,从对文化批判变成到对社会批判,总之,从文学走向时政。

后来,路金波曾自豪地对记者叙述过自己的得意之笔:“我希望饶雪漫走商业化的路线,韩寒就去竖牌坊做知识分子。他们俩绝不是女生版、男生版的划分,而是一个经济一个政治”(链接:https://lady.163.com/10/0202/18/5UHMSCMU002626K5.html)

韩寒新浪博客,于是就出现了下面的转变:

全部文章数 个人生活 生活类占比 时政评论 时政类占比

2005年44 43 97.7% 1 2.3%

2006年260 249 95.8% 11 4.2%

2007年168 149 88.7% 19 11.3%

2008年112 56 50.0% 56 50.0%

2009年78 41 52.6% 37 47.4%

2010年36 18 50.0% 18 50.0%

2011年23 7 30.4% 16 69.6%

721

韩寒博客文章从2008年突变,是表现在两个方面的:

1.比例突变:2008年开始,时政内容占比突然从百分之十几激增到50%左右;并且从此开始韩寒博客的时政内容,基本都保持在这个比例

2.风格突变:在2008年之前,韩寒也写过时政内容,并且有固定模式:往往是先摘一篇新闻,然后附上百字左右的评论了事;而2008年之后韩寒的博客时政文章,几乎都是“大部头”长篇大论,且不乏精彩篇章。2008年前后这两种风格都非常明显,并且相差极大!

韩寒路金波合作后,在“传播媒介”上也有创新,逐渐形成了以博客为主要平台,辅以与自由派知识分子访谈唱和的传播模式。比如和王朔陈丹青易中天访谈或论坛。打个比喻,博客是韩寒品牌的航母,各种访谈就是飞出去的舰载机。

经过如此操盘,从2008年开始不到三年,一个“公共知识分子”诞生于互联网。

三、韩寒,关键词:表演

路金波曾经评论韩寒具有“钝感力”,洒脱,大气,阳光。但事实上,十年来韩寒从“骂教育”到“骂文化”再到“骂社会”,三骂成名堪称“韩三骂”,整整十年都是“骂”过来的。怎么能说“钝感”?!但路金波之所以敢如此不顾事实指鹿为马,也是有一定群众基础。因为韩寒的外形很帅,很阳光。路金波以韩寒之外貌,偷换概念韩寒之文字,这就是他的谎言能够蛊惑人心的基础。

其实韩寒团队一直在包装这样一个形象,“赛车手中最好的作家,作家中最好的赛车手”。相比传统思维中手无缚鸡之力之力的文人形象,阳光的赛车手作家当然更具偶像魅力。他们的包装非常成功,我见到一些有见识的女性知识分子,就在这里对韩寒失去了“免疫力”。事实上,他们包装得如此成功——以至于恰恰是在这点上,后面我马上要谈到,韩寒最终露出马脚。

韩寒团队包装的第二个形象,是“受迫害者”。韩寒团队一直在强调韩寒被删文,被禁刊等等“受迫害”,把韩寒打扮成一个为了替大众说话,而备受政府打压,却顽强不屈的形象。这种包装的极致是到“韩三篇”出笼后,流传这样一种说法:如果不是韩寒开始讨论民主自由话题,中国都没法讨论这些话题。

很多80后的年轻朋友不太了解现政府的管理尺度,其实所谓韩寒受迫害是一个谎言。现政府只在意两件事情:一,对某个事实的揭露,比如当年南都勇敢的报道孙志刚事件,这确实是有风险的;二,组织结社或行动,比如各种政治性签名或散步。

韩寒的博客文章,精心规避了上述两种风险。韩寒从来不会去率先揭发某个事件,而只是对已经曝光的网上热点评论;韩寒从来没参与真实的政治性行动,只是对厦门散步等进行网络点评——如果你把他状告苹果侵权啥的算上,那就没法说了。呵呵。

诚然,韩寒的文章确实被删过。这也确实侵犯了他的发表自由。但是,在当下中国,受到如此删帖遭遇的人,比比皆是。韩寒相比这些人,并不突出。一个从来没有受到真实严重“迫害”的人,却一直在表演。更让人觉得不公的是,当下中国真正有一些人,被禁锢被压制而生活凄惨;韩寒却一边嚷嚷着自己“受迫害”,一边爽快快的收着百万千万的代言费。

韩寒团队包装的第三个形象,是“天才论”。韩寒不读书如何成为“知识分子”呢?这没法解释啊,所以就不解释了,直接上“天才论”。“天才论”一出,这还需要解释吗?比如现在常见的说法是,“韩寒是靠直觉和良知思考的独立知识分子”

这当然也是谎言。这个谎言的基础是“反智”的社会情绪。而真相是在现代社会信息大爆炸,如果要成为“知识分子”,必须大量阅读。从梁实秋胡适鲁迅李敖余杰等等等等,现代社会无论东西方,无论哪个国家,没有一个“不读书”的知识分子。当然,从事别的行业不一定需要大量阅读,比如赛车手可以不读书。

一个帅哥,一个受到政府迫害的帅哥,一个受到政府迫害的天才的帅哥,这就是韩寒的表演角色。而至于这个角色叫啥不重要,有时叫“公民韩寒”,有时叫“公敌韩寒”。

四、真相,关键词:人造

其实关于韩寒,一直疑点很多。比如,他一般只接受书面采访;比如他的视频访谈几乎所有内容,都是无关痛痒的回答人生鸡汤般的问题,有时甚至无话可说 (比如王朔韩寒对话视频,韩寒简直是木头人),韩寒视频完全没有韩寒博客所呈现的深度。但是只有厦门和世博会的视频例外——但这两次有深度的视频,韩寒都是念的预先准备的稿子。

这些,难道都是巧合吗?下面我会告诉你,这不是巧合。

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样,对韩寒的印象还是“公共知识分子”,而认为赛车只是韩寒“玩票”性质的附属物。我们错了。

我也是最近才发现,韩寒是国内非常专业的赛车****员。仅从2008年说起,韩寒每年会参加两个系列赛——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CRC)和全国房车场地赛(CTCC)。在前者,韩寒是深圳斯巴鲁车队签约车手;在后者,韩寒是上海433车队签约车手。每年这两个系列赛的比赛都不少,以2011年为例,全年CRC总共有6站,每站比赛时间三天;全年CTCC总共有8站,每站比赛时间两天。如果再加上赛前报道注册勘路准备等等,那么每场比赛基本上会持续4-5天。

(相关资料来源:搜索互联网上“韩寒 赛车”信息)

在这些比赛中,韩寒目前水平绝非“玩票”,而是国内专业的一流水平。以他的成绩举例如下:

2007年全国汽车场地锦标赛年度车手总冠军

2008年,全国汽车拉力赛的漠河站,获得国家杯的第四

2008年,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的长白山站,获得国家杯的季军

2008年10月,全国汽车场地锦标赛珠海站国家杯冠军

2008年,全国汽车拉力赛暨亚太拉力赛的龙游站,获得了国家杯的冠军,千六杯的第一

2008年,拉力赛成绩是车手年度总成绩国家杯的季军

2009年,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第二站CRC北京站,韩寒终于夺得国际组国内车手冠军

2009年11月,代表中国队首次出战ROC国家杯的韩寒和董荷斌,获得四强席位

。。。。。。

(相关资料来源: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775812…)

我从不相信“天才”,所以当发现韩寒是非常专业的赛车手后,我想到一个问题:赛车是一项非常需要时间、精力、注意力和体力的运 动,需要大量的训练和频繁的比赛,如果一个人能在赛车领域做到全国冠军这么专业的水平,他怎么还能有精力去做别的事情,比如持续、大量的写作?

于是我灵机一动,把2008-2011四年来,韩寒参赛的CRC和CTCC赛程时间表,与韩寒博客发表时间进行交叉比对。因为如果公民韩寒不是团队运作的“双簧”,那么你不可能一边进行着非常专业的赛车比赛,一边还好整以暇的写时政博客。也就是说,不太可能存在赛车时间,还有心情和精力发表时政博客的情况。

(2008-2011四年CRC和CTCC赛程链接:https://blog.sina.com.cn/s/blog_53d349a301011xm6.html)

但是,经过比对,我立刻发现在韩寒身上,从2008-2011这四年来,居然有13篇文章重叠了!如下表:

韩寒赛车和博客时间比对表

赛车比赛时间比赛博客发表时间博客标题字数

5.30-6.12008CRC6.1凌晨1点《她在错误的时间。。(莎朗斯通)》2000字

9.5-9.72008CRC9.5《北京长期单双号限行之后》5000字

12.12-12.142008CRC12.14《郑继超影视基地》转帖

4.19-4.202008CTCC4月20日《一场民族主义的赶集》1800字

6.12-6.142009CRC6.11《绿坝系统提醒你》1200字

5.23-5.242009CTCC5月23日凌晨3点《郝会龙同志和陈亚平同志被狗咬了》1400字

3.13-3.152010CRC3.14《我去哪里找,像你那么好 》1800字

5.14-5.162010CRC5.14《那些洗不干净的葱们 》1300字

9.17-9.192010CRC9.19《游行的意义 》1400字

9.11-122010CTCC9.13凌晨4点《保住非法字符》1300字

7.1-32011CRC6.30日《没希望工程 》2300字

11.4-62011CRC11.4《序言一篇》700字

5.28-5.202011CTCC5.28《游戏指南》1000字

对于上表,我们举一个例子说明:2010年CRC第一站漠河站拉力赛,比赛时间是2010年3月13日-15日,赛程从3月10号就开始报到,注册,勘路等等,韩寒参赛,在第一天(3月14日)上午比赛中途撞车而退出比赛。

而署名韩寒的博客文章《我去哪里找,像你那么好》发表于2010年3月14日凌晨1点多,文章长达1800多字,讨论的是韩峰事件和两会等等时政话题。那么,我现在问你,你能想象一个赛车手明天上午要进行专业比赛,但凌晨1点却还写博客讨论政治吗?

(韩寒博客文章链接:https://blog.sina.com.cn/s/blog_4701280b0100hcf6.html)

偶像倒了下去,真相浮出水面。

另一件有趣的事,大家看看这时间“重叠”的13篇文章,这些文章的内容几乎都是铸就“公民韩寒”的时政类长篇博客!公民韩寒到底怎么炼成的?!难道不一目了然吗?!

换到别人,看到我拿出的这13篇证据,这个时候就该认输了。但是韩寒韩仁均路金波不一样,因为他们还有一招“王牌”的狡辩术——他们会说,这些文章是韩寒早就写好了的,然后委托别人登录韩寒博客发表——他们的这种狡辩伎俩,曾经就对记者使用过。(最新的一次类似说法是说“韩三篇”是2011年初早就写好了,2011年底才发表)

所以我这次一定要“韩寒三人组”哑口无言。请看署名韩寒发表于2009年6月11日下午3点的《绿坝提醒你》。整个事件的时间表如下:

6月9日工信部发布关于绿坝的通知被媒体曝光,但其时韩寒已经在CRC南京江宁站报道,进入比赛准备。根据南京站的时间表可知,从6月9号到11号,日程安排都非常满。

(2009年中国拉力锦标赛(CRC)首站南京江宁站日程表,链接:https://sports.sina.com.cn/f1/2009-06-09/082144233****.shtml)

大赛在即,这么短的时间,已经进入比赛状态的韩寒怎么可能不顾比赛,不顾车队同伴,而坐在电脑旁收集信息、进行思考、最后好整以暇写出1200多字的时政博客长文?!

如果仅此一篇还罢了,但上述“重叠13篇”总共有13篇文章!从概率乘法上说,这当然是强有力的证据,完全可以就此合理推断:韩寒部分的博客文章,高度疑似他人代笔。

韩寒“公民”、“公知”、“公敌”、“意见领袖”的品牌形象,几乎都是通过韩寒博客建立的;如果韩寒博客文章存在“枪手”,这压根就是一出“双簧”闹剧。世上并没用大家想象中的“公民韩寒”,有的只是“人造韩寒”!

五、媒体,关键词:责任

从1999年的成名作《杯中窥人》开始,韩寒就充满可疑。事实上,一直也是有人在质疑他们;但随着韩寒越来越成为“公共知识分子”,粉丝越来越多,质疑的声音也就越来越小。到了现在,即使“韩三篇”是如此荒谬,还是不断有大量读者对其呵护拥戴。这些“韩粉”中有大量的年轻朋友。对这些朋友,我理解他们。因为媒体成天价的宣传,换了是我,我可能也是“韩粉”。

我真正不能接受的是媒体和知识分子——为什么你们从不深度质疑韩寒?!

有的媒体人肆意的把韩寒说成“当代鲁迅”,问题是说这话的人,难道不知道鲁迅读了多少书?!有的媒体人肆意的把韩寒说成是“公共知识分子”,问题是说这话的人,难道不知道真正的公共知识分子是如何被打压?!有的媒体人肆意的把韩寒说成是依靠“直觉”的天才,问题是说这话的人,难道不知道在现代人文领域有啥天才?!

说到底,媒体没有质疑韩寒,就在于韩寒博客一直呈现出貌似自由派的立场。好了,现在罗玉凤也在谈民主,宋祖德也在谈自由,既然大家都是团队炒作牟利,把政治当消费品,那么,凭什么韩寒就比罗玉凤宋祖德更高贵呢?凭什么凤姐宋祖德一谈民主,你们就发笑;韩寒一谈民主,你们就思考?!

韩寒和罗玉凤宋祖德并无本质差异,只是不同的包装方式啊,媒体的朋友们!还有必要那么认真地和不知道是否真有其人的“韩寒”讨论人文话题吗,知识界的朋友们!

最近一段时间,因为大量研读韩寒资料,我对韩寒已经相当的熟悉。我看过一张照片,照片上赛车手韩寒一袭黑衣,英气逼人,充满自信。这才是真正的韩寒。而“公共知识分子”韩寒,可能只是一个梦。这个梦持续了十年,儿子韩寒已经越来越hold不住,父亲韩仁均不得不跳到前台。人说打仗亲兄弟,现如今,微博父子兵!

最近的某天,当我看到因为“韩三篇”引发的争议,韩仁均凌晨4点还在微博不停的辩解——就好像一个三十岁的程序员,写不出代码,求他老爸来写;就好像一个三十岁的淘宝店家,卖不出商品,求他老爸来卖;就好像一个三十岁的“不读书”的知识分子,回答不了基本的人文问题,求他老爸来答。

那一瞬间,我对韩氏父子充满同情。

(全文完)

附录:本文发表之后,一定会有人对本人进行各种攻击,以证明本人写作此文别有用心。特声明如下:本人从事IT行业,过去现在将来都不会靠文化吃饭,也不靠此文求名牟利。写此文目的有三,不妨明说:一是因为“韩三篇”以商业炒作为目的,侮辱了哈维尔,此事激起本人愤怒;二是路金波和韩仁均辱骂嘲讽本人,激起本人更加愤怒;三是因为媒体和知识界抓不住重点(韩寒之伪),看得本人着急。只好赶鸭子上架,自己动手。

事了拂衣去。不接受媒体采访。谢谢。


-麦田删了,这里存档

作者:spiderman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ZT许锡良: 质疑韩寒有什么意义? 海归商务 2012-3-06 周二, 11:20
方舟子“质疑”韩寒的几个关键问题 海归商务 2012-2-27 周一, 20:21
[转帖] 批评无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 为什么要保护方舟子质疑韩寒... 海归商务 2012-1-27 周五, 09:22
闲话 “对韩寒的构陷、质疑还是诬陷?” 海归商务 2012-3-14 周三, 19:20
国人的演戏特质的又一表现:黄麟声明: 公权缺位, 我将诛杀韩寒倒逼真相” 海归商务 2012-4-16 周一, 11:55
[分享] 写给每一个自己(2012.4.5韩寒微博) 海归茶馆 2012-4-05 周四, 21:44
[闲聊]突然发现韩寒代笔疑案的最大潜在受害者是范冰冰 生活风情 2012-2-04 周六, 14:05
[分享] 支持韩寒,也劝方舟子转移目标打假。 海归商务 2012-2-01 周三, 14:52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spiderman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茶馆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