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从金融“国王”到纽约市长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从金融“国王”到纽约市长   
shanice




头衔: 海归上校

头衔: 海归上校


加入时间: 2004/04/18
文章: 579

海归分: 73378





文章标题: 从金融“国王”到纽约市长 (1049 reads)      时间: 2004-6-19 周六, 03:51   

作者:shanice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他在15年时间里成了金融信息业的大王,建立了自己的“帝国”—彭博公司现在,60岁的彭博再度书写传奇,成为纽约市市长迈克尔·彭博:

他在15年时间里成了金融信息业的大王,并建立了自己的“帝国”———彭博公司。这个“帝国”从华尔街到香港,每天24小时始终在关注着国际金融业的运转。去年,“帝国”的年收入已近50亿法郎。
现在,60岁的彭博再度书写传奇———竞选美国分量最重的城市父母官———纽约市市长,结果,他又成功了!这时他说,即使当了市长,也不会放弃彭博公司的所有权。
独立创业
迈克尔·彭博1941年出生在美国波士顿郊区的工人住宅区梅德福。他在数学方面很有天赋,在美国的一流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专攻电气工程学和物理学,后来又在哈佛大学学习过。离开学校后,他在华尔街一家知名公司———所罗门兄弟公司接受了一份很低级的差事。1972年,年仅31岁的他升为主管助理。他曾被派往俄罗斯,在那里,由于采用了一个比较好的信息系统,公司取得了比它的对手领先的业绩。但他在这里并没有受到重用。1981年,所罗门兄弟公司被菲布罗公司收购,迈克尔·彭博在公司高层改组中被扫地出门。当时谁又会想到,十多年后,彭博竟然摇身成为金融信息业大王。
一个月之后,彭博以30万美元起家,成立了一间只有4人(全是所罗门的前雇员)和10平米办公室的公司。彭博说:“我决定建立公司来为那些金融机构提供帮助。”他开始在华尔街寻找客户。彭博公司的起步是为美林的交易员设计和装备实时分析系统的终端,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与美林公司签下了这第一份合同,金融界的这一巨头向他订购了20个终端。仅6个月,彭博就拿出了样机,这是一种令美林人难以置信的速度。现在美林已经有了1000多个彭博的终端。
快速发展
彭博公司每天传递着大量有关全球金融市场的各类信息,包括各地的股票行情、债券行情、汇率、原料价格、专家评论等。它还根据客户的投资方案,为它们计算投资回报,它同时提供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近10年内的有关文件。在彭博公司的电子档案里,储存着800个不同种类共6.5万家公司的信息资料,以及美国各公司首席执行官的个人资料。它的电脑终端不仅显示大量的数字,还有权威的有关金融和经济的彭博新闻。公司在全球79个记者站的1000名记者,每天发出的财经新闻多达4000条。此外,公司还出版包括《彭博个人理财》等在内的杂志、书籍,并经营新闻专线、电台和电视台。
彭博说:“道-琼斯公司和路透控股公司大量地收集信息,但它们只限于提供这些信息。”彭博公司的信息订户原来都是依靠投资银行来对一家企业进行评估或对某项财务进行管理的,彭博强调说,该公司现在所做的事情就在于,它把其客户从这种依赖性当中解放出来了。
彭博公司的服务项目并不只这些。它还买卖股票或国库券,甚至也经营机票业务。从其电脑显示屏的图像中既可以看到彭博新闻,还可以得到各方面的情况,如人们在国会上的讲话、记者招待会以及采访的谈话。
在西方,“彭博”已经是财经资讯的同义语。现在,全世界有数万个名字响亮的大客户,包括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和梵蒂冈罗马教廷,都在租用彭博公司的电脑终端,追踪全球金融市场每分每秒的变化。有的银行家形容说:“如果你的桌子上摆着一台彭博终端,那么其意义远远不止一台机器。它实际上是身份的象征,表明你正儿八经地在赚钱。”彭博在世界各地拥有70多个分支机构,通过遍布世界各地的15.6万个彭博终端,全年365日、每日24小时向用户提供即时信息服务。现在,“彭博”这个名字已经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商标,他的名字经常出现在电视、电台及杂志上。电视上出现的是从卫星上发回的彭博商业新闻,有两份杂志也用了他的名字。他还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签署了一份协议。根据这项协议,这一电信业巨头将向其移动电话网用户提供彭博新闻服务方面的信息。彭博出版社还出版书籍。这里还应提到该公司的万维网网址,它每天可接待45000名顾客。
彭博帝国
位于花园街499号的编辑部是彭博帝国的两个中枢之一,这里雇用了3500多人。所有的记者都挤在一个房间里,每人只占一小块地方,勉勉强强只能放下一把扶手椅。记者又要写稿子,又要为电台录制采访的谈话,又要为电视台写评论,这里没有总编辑,也没有等级,每个人都是多面手。
彭博对其帝国的管理是成功的,而且极具个人特色。目前公司在全球有7200名雇员,“忠诚”是彭博对下属的第一要求,他从来不会再雇用以前主动请辞离开公司的人。他还要求他的雇员们“时刻显露出自信”。公司给每个员工发了一份行为规范。在《规范》上可以看到这样的条文:例如它告诫员工“不要过量饮酒。你代表的是企业,甚至在你休假的时候也是如此”。这里员工的工资并不是很多,但迈克尔·彭博却很善于把他的部下神话般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
这位金融信息业巨头平日里喜欢穿深色服装。他本人甚至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只是在公司接待大厅中间安放一个写字台,他也没有秘书。彭博公司负责人的名片上,不印任何头衔,公司也没有为这些人在停车场里保留车位。彭博告诉他们:“要想有个好车位,你就得早点来上班。”
成功之道
彭博公司的成功是个奇迹。但循其成功之路却很难发现彭博曾有过令人称绝的奇招。彭博认为,要想成功的人需要有眼光,既要考虑财力上可以承受,又要考虑实际,还要满足用户的需求;不要过多地思虑细节,不要怀疑自己的创造力,也不要太多虑长远的发展战略。彭博公司的哲学之一就是做与众不同的事。按彭博的话说就是,当别人向右走时,我们向左。就像在足球比赛中,从边线切入往往比从中央突破更有效。如果我们的竞争对手财力雄厚,我们则采取非资本密集的策略;如果他们集中精力于某方面,我们则转向其它方面。彭博公司的产品要与众不同。很简单,因为没有独特的产品就没能力向用户收费。细想起来,这些道理不就是我们中国人常挂在嘴边的“以己之长,攻彼之短”、“避实就虚”么?不就是西方经济学老祖亚当·斯密多少年前就说过的“有限供给与大量需求等于高价格”么?彭博的成功绝非因为他仅仅理解这些浅显的道理,更重要的是他干事的魄力和持之以恒地实施这些策略,并且天天追求创新。这些才是他个性的反映,才是他的过人之处。
彭博视公司为家,视公司雇员为家庭成员。彭博说,公司最主要的财富是雇员,而不是他们的技术、数据库、通讯网络甚至客户。彭博本人的工资并不比多数公司雇员的高,他的分红也多重又投资于公司的未来发展或捐献给慈善和公益事业,而给子女的钱也仅以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为限。自然,公司雇员也以公司为家,愿将毕生的精力贡献给公司,而绝少跳槽。正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这些恐怕也是彭博公司取得成功的另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在他的自传中,彭博阐述了一些也许并不被许多人所认同的观点,但他确有其道理:彭博完全排斥以收购兼并的方式来扩充公司,他认为多数收购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此外,依彭博看来,任何可收购的公司都不值那么多钱,与其收购,不如自己干。彭博对因特网可能会对彭博公司产生冲击也不以为然。他认为因特网至多是信息传输的革命,而彭博公司能鹤立鸡群,靠的是高质量的信息内容,而彭博公司的专线服务网络已然是Intranet。
彭博的成功,是因其具备了掌握自己命运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毅力,这样两种说来容易做来难的品质。
智斗“黑客”
说彭博是一个奇人一点不为过。他曾亲自与两名侵入该公司计算机系统并就此勒索20万美元的“黑客”周旋,甚至不惜远赴英国首都伦敦与这两名“黑客”见面,讨论支付款项的具体“条件”,最终使他们落入英国警方手中。
想从彭博那里分一杯羹者,是27岁的奥列格·泽佐夫和37岁的伊戈尔·雅利马卡,两人都来自哈萨克斯坦。前者曾经服务于一家向彭博公司提供数据服务的公司。在他们的眼里,既然彭博公司是一家知名企业,自然羞于让客户知道公司的系统不安全。
泽佐夫给彭博发出了几份电子邮件,要求对方在美国以外一家银行的帐户内存入20万美元。对于这一要求,彭博表示愿意满足,但同时提出了付款的“交换条件”,即泽佐夫提供他侵入彭博公司计算机系统的细节。双方多次电子邮件往返之后,彭博提议在伦敦与泽佐夫和雅利马卡见面。
当彭博抵达伦敦时他的身边多了两位由英国伦敦警察局警官假扮的“随行人员”———一位是彭博公司的经理,另一位是翻译。在交谈过程中,泽佐夫和雅利马卡再次提出了彭博公司付款的要求。但谈话结束后,两人即遭逮捕。至此,两个家伙才明白自己着了老谋深算的彭博的道。
竞选市长
今年年初,60岁的彭博作出了一个决定:打算作为共和党候选人,参加11月份纽约市长的选举。3月,他从彭博公司的总裁职位上正式退了下来,但仍留任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据说,他这么做,就是为了有充足的时间备选公职。他还特意请来了曾经成功辅佐朱利安尼出任纽约市长、对竞选极为在行的政治战略家大卫·加思,作为自己的竞选顾问。
为夺取下一届纽约市长一职,这位大富豪曾扬言,“愿以年薪1美元为公众服务”。在此之前,只有前洛杉矶州长里查德有过1美元计划的壮举。面对纽约市长19.5万美元的年薪,这位个人身价40亿美元的大富豪显得毫不在意。爱在每项经手的业务上冠以自己大名的彭博先生信誓旦旦地称,如果他在选举中胜出,并荣任纽约市长的话,他将为1美元年薪而奋斗。因为纽约市长一职在彭博心目中是世界上最棒的四项职业之一,与美国总统、美国国务卿和世界银行总裁并列。
谁都不知道这个想法是什么时候跑到彭博脑中的,按彭博自己的说法,他参加纽约市长的选举,目的也是为了服务公众。多年来,他一直为教育机构和美国的多家博物馆慷慨解囊。但彭博并不是那种默默行善不事声张的人,他希望天下人都知道他的“义举”。他说:“要是有朝一日人们说,你拯救的生命比历史上任何人都多,那岂不是一件很棒的事?”
他表示,如果竞选失败,他会厉兵秣马,在下次选举时卷土重来。这倒很符合他的个性,那就是,越是人们认为不可能的事,他就越是要去尝试。为了增加选举的胜算,确保赢得党内提名,彭博不惜宣布退出他一向所属的民主党,而改入共和党。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今年有意问鼎纽约市长职位的民主党人已经有好几位,而共和党方面人选寥寥,现任共和党市长朱利安尼按规定已不能再连任。作为彭博金融新闻帝国的创立者,60岁的彭博可谓财大气粗,他公然声称,自己将不接受政治捐款和公众基金作为竞选资金,完全用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同时在寻求表明自己不同于一般纽约政界人士的努力中,彭博避免采取公开现身的方式,而以罕见之举,在一连串付费电视广告中宣布他将代表共和党出马竞选纽约市长。彭博在电视广告中赞扬朱利安尼说:“我热爱纽约市,但我知道这个城市是一个难以管理的城市,而一位强势市长坐镇市政府已使它大为改观。”彭博说:“如今犯罪率已下降,纽约市在进步中。我的名字是迈克尔·彭博,我将竞选纽约市长。”
纽约是外来移民汇聚之地,贫富差距悬殊。有人怀疑,腰缠万贯的富翁彭博将很难获得中下层选民的认同。但彭博本人认为这不是问题。“我就是他们眼中的‘美国梦’。”他说,“我起初和别人一样也一无所有,但我凭自己的努力出人头地了。”事实上,11月7日,彭博已经战胜了所有的竞争对手成功获得了下任纽约市市长的宝座,由一个金融信息帝国的掌门人一跃而成美国仅次于总统的最有权势官员。专家预计,彭博竞选纽约市长,让他破费了将近5000万美元。由于他的参与,今年纽约的市长选举之战,比以往的竞选金钱味儿更浓。
竞争对手虎视眈眈
如今美国经济发展路遇坎坷,彭博公司在华尔街上的大客户们很可能要减少资讯方面的支出。此外,因特网上的免费金融信息也对彭博的业务形成威胁。虽然在信息采集和数据整理方面,新兴的网络公司还远远无法与经验老到的彭博公司抗衡,而且,网络泡沫的破灭也在短期内减少了彭博公司的压力,但彭博面临的威胁仍然存在。
目前,一天24小时接收彭博公司财经信息的客户已经遍布全球100个国家。彭博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一是英国的路透控股公司,再就是美国的桥讯公司。路透现在在全球出租了28.5万个信息终端,去年的收入为23亿美元。桥讯系统的电脑终端有18.5万个,年收入16亿美元。彭博公司出租的信息终端数量不是最多,为15.6万个,但年收入却最高,接近25亿美元。在全球价值70亿美元的实时数据市场上,彭博公司所占的份额为36%。
单从收入上看,彭博公司略为占先,不过路透的攻势咄咄逼人,已经快把它的对手压得喘不过气来。1998年,一直将业务重点放在欧洲的路透公司开始登陆美国,设立了专门面向美国客户的证券数据专线。不到3年时间,已经有2.5万余个美国大客户被揽入路透名下。据说路透正在制定一个旨在降低成本、抢夺市场份额的全套网络战略,并计划今后4年内,拿出7.25亿美元作为技术投资,把路透的财经专线改造成一个极具亲和力的开放式系统。届时,彭博公司的封闭系统,将和路透的开放式网上服务并存,而这两个金融信息王国的命运,就有可能取决于华尔街对这两套系统的好恶取舍。不仅如此,眼下人们议论最多的是,彭博当上了纽约市长,对他的金融信息帝国会有什么影响?人们还有另一个担心,就是他的公司能否找到合适的新当家人。
不过美国商界的观察家认为,彭博的继任者似不必过分担忧,因为彭博留下的是一个至今运转极好、而且财力集中的企业。除美林公司有彭博公司20%的股份,6个长期雇员有公司8%的股份外,公司其余股权全部掌握在迈克尔·彭博一人手中。近日,彭博通过他的发言人放出风声,他将不会放弃彭博公司的所有权。虽然公司从不向外界公布收益报告,但它的利润率估计为20%,年收入增长速度为25%。
彭博最近对记者说:“离开公司我会不会痛苦?当然会。可你要是打算更上一层楼,就算痛苦,也得在所不惜。”


作者:shanice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ZT: 欧盟四国金融峰会未见救市方案 海归主坛 2008-10-05 周日, 13:16
美国系列:金融社会主义救市大事记 海归主坛 2008-9-26 周五, 17:17
人物:他在中国创建一个崭新的商业帝国:南京金鹰国际集团董事长王恒(Roge... 海归论坛 2006-6-17 周六, 15:02
新海归系列:中国金融机构“海龟”巡访之三:梁锦松“浮出”激活内地金融国际化... 海归论坛 2004-9-26 周日, 05:19
基金系列:天津副市长:天津将在六个方面推进金融改革创新(转帖) 海归主坛 2007-9-16 周日, 11:41
[波儿求救]投行/金融中英文对照-校长及投行朋友们帮忙! 海归论坛 2006-11-05 周日, 16:20
犹太人越打越开心,纽约市长bloomberg赶赴以色列助战 海归主坛 2009-1-05 周一, 00:27
老中吐血推荐沈阳大秘王晓方"市长秘书前传" 海归酒吧 2008-11-23 周日, 01:55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shanice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 从金融“国王”到纽约市长 -- shanice - (5677 Byte) 2004-6-19 周六, 03:51 (1049 reads)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