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朋友们坐牢去了]凤凰网文化访谈徐晓:北岛诗歌依然流行,这是时代的不幸。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主坛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朋友们坐牢去了]凤凰网文化访谈徐晓:北岛诗歌依然流行,这是时代的不幸。   
所跟贴 [朋友们坐牢去了]凤凰网文化访谈徐晓:北岛诗歌依然流行,这是时代的不幸。 -- 云飞扬 - (8662 Byte) 2014-11-29 周六, 15:09 (3714 reads)
云飞扬

警告次数: 1



头衔: 海归中校

头衔: 海归中校
声望: 学员

加入时间: 2010/09/28
文章: 550

海归分: 39033





文章标题: [朋友们坐牢去了]往事的锋刃已刺穿其心 ——读徐晓《半生为人》 作者:李静 (406 reads)      时间: 2014-12-01 周一, 16:03   

作者:云飞扬海归主坛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往事的锋刃已刺穿其心 ——读徐晓《半生为人》

李静
2014年12月1日

题记:
徐晓的《半生为人》是一本散文集,初读时,心被震动和俘虏,作短文以感喟。现在重新翻出,以纪念那段美好的阅读时光。并祈愿她更早地与朋友们团聚,重回编书读书和写书的生活。


《半生为人》是徐晓的第一本书,一本她写了十年的自叙传性质的书,不,如果从里面写作时间最早的《我的朋友史铁生》(1987年)算起,这本书写了十八年。喜欢徐晓文章的人——其中包括我——望眼欲穿,总算等到她的文章结了集,从中我们也终于能看到,围绕着1970年代末中国最重要的民间刊物《今天》(它是“朦胧诗”的发祥地),出现的那一批理想主义者的真实肖像——既有周郿英、赵一凡、李南、刘羽这些不写作只做事的“沉默的极少数”,也有北岛、芒克、史铁生这些日后声名赫赫的写作者,更有徐晓自己悲欣交集的断片人生,可说是一部个人化的“《今天》传”。此书出来时,徐晓当真半生已过,多少沧桑埋在这个看似平淡家常的书名里。

当然,她不是“十年磨一剑”地写作此书,而是“两月打鱼,三年晒网”地写。对此,徐晓本人有一番言之凿凿的“终生业余写作观”给自己撑腰,大意是说:写作者只有立志于“终生业余”,才能保证她(他)写作的精神纯粹性,才能排除因作者的名利诉求带来的“注水”可能,才能确保写出来的东西真正是“不能已于言”的产物。在这样的写作观驱使下,徐晓写得是如此之少,又如此苛刻和谦逊,以至于我在她面前都算得上大言不惭的“高产作家”了。

然而谁又敢把自己文章的血液浓度与她相比?我是不敢。恐怕百分之九十九的写作者都不敢。椎心刺骨的痛楚、永难消退的炽爱、无法弥散的芬芳汇聚于此,令人读罢唯有静默。疼痛的真实如同刀剑的丛林,作者纵身其上,微笑、宁静地婆娑起舞,舞姿优雅轻盈,如风行水面,而我们知道,往事的锋刃已刺穿其心,天空中内心之血凝成的花朵盛开得惊魂动魄。

这花朵令我唏嘘,然更多嫉妒。嫉妒她和她的爱人与友人曾经如此酣畅地生活过,叛逆过,自由过,痛苦过。嫉妒他们拥有如此之深的记忆。嫉妒他们能如此之真地体验到自己的存在本身。如同一条塑料管嫉妒会受伤、能流血的真血管。如同拒绝长大的孩童奥斯卡忽然嫉妒起能成长也会衰老的家人。这是一个生于1970年代的人对生于1950年代的理想主义者的嫉妒。这是一种真实的审美情感。其中夹有许多矫情和虚伪的成分——虽然嫉妒,但并不敢亲尝徐晓式的酣畅沉重的人生。

徐晓似乎本能地深谙“沉重”与“轻逸”、“浓烈”与“清淡”、“崇高”与“低调”、“残酷”与“温柔”、“奇特”与“平常”之间的辩证关系,并在这些两极对立关系中穿梭转换自如。或者毋宁说,在这些语义对立的词组里,徐晓的秉赋气质天生地属于后面一组,然而她的际遇、她的命运、她的生活给予她的,却偏偏是前一组。她以自己的天然迎接这一切,不躲闪,亦不逞强;不夸饰,亦不淡忘。她只将自己所历所感娓娓道来,绝不做“惊天地、泣鬼神”之状。回忆青春时代的牢狱之灾,她偏谈其中的“日常生活”——在残酷黑暗的背景里,她喜欢让我们记住的是善良的女狱警“墨绿”温暖动人的微笑,狱友们克服千辛万苦给她做的棉背心,一位童话般美丽的女囚一闪而过的身影,一位始终谨记“上帝爱世人”的坚忍安详的天主教徒……回忆《今天》杂志同人,她极少直接表现北岛、芒克这些尽人皆知的人物,却将刻划的笔触伸向那些沉默付出、不事写作的幕后英雄——比如兼具圣徒意志和史家意识的资料搜集者赵一凡,隐忍宽厚、意志惊人的周郿英,一生助爱他人、淡定超脱的李南,一直在早期的受害阴影中挣扎、手术昏迷中仍大叫“警察来了,不要抓我!”的悒郁而终的刘羽……徐晓的视角是独特的,目光也是毒辣的。她的心魂、她的同情、她的立场总在边缘,然而她又无时不与时代的核心保持着自然而密切的感应;她并不回避承担厄运,然而她从未因此自赋一点儿对他人的道德优越感和优先审判权——就像有些道德激进主义者无意中所做的那样。

正是这样的人,当她陷入对逝去的爱人周郿英的痛悼与诘问,陷入几近自虐自戕的自我拷问和自我质疑,陷入逝者和上帝均不接收的孤独、思念、遗憾与忏悔中时,那种撕裂的疼痛是连鬼神都要落泪、是我们这些常人无法分担亦无法承受的。她至今无法释怀在重病缠身的丈夫离世时,从来恪尽守护之责的她居然不在场,她如同一个上穷碧落下黄泉的痴人,死死追究着这样一个问题:

“他是否呼唤着我的名字死去?在他弥留之际,是否想亲口对我说出他一生都没来得及说的话……我相信,或者说我宁愿相信,如果我在场,哪怕他已奄奄一息,但只要一息尚存,我一定能如愿以偿。或许他的声音微弱得让别人听不清,但我能听清。

“几年来,我常把自己幻想成一个沙漠中的旅人,用近乎自我欣赏的目光,自作多情地看着一个落寞、孤独而又自信的女人,在最美好的季节里凋敝。她无时无刻不在破碎,不在七零八落,不在死亡。她以全部身心期待着,相信总有一天能在共同的自我毁灭中达到完美,在创造自身中得到升华。事实上,这是我仅有的心事,这是我惟一的隐私。……

“没有人比他更加深谙无言之美好之深刻之高妙,对一个视沉默如金的人来说,什么都不说比说什么都更好。

“但那不是沉默。他死了!……”

每当我读到《永远的五月》中这样的句子,都禁不住潸然泪下。

陀斯妥耶夫斯基说:“我不能成为没有别人的自我。我应在他人身上找到自我,在我身上发现别人。”毫无疑问,也可以这样描述徐晓,以及与她同时代的生死与共的友人。正因如此,徐晓所叙述的人和事,便不只是与她一人有关的人和事。那是整整一代的人和事——一代并未因功成名就、俗世浮嚣而退隐其精神光芒的人和事。惟因其闪耀着精神之光芒,那逝去的一切才有理由传递至我辈的手中,成为在这个任何事物都可能瞬间化为乌有的“日新月异”的国里,弥足珍贵的生命记忆。我为分享了这样的记忆而深怀感激。

作者:云飞扬海归主坛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朋友们坐牢去了]2015年,我们含泪而微笑 -- 作者:伍雷 海归主坛 2015-1-01 周四, 17:34
[朋友们坐牢去了] 夏霖的判断--解迷邓玉娇案 海归主坛 2014-11-18 周二, 13:37
[朋友们坐牢去了] 江湖边上说夏霖 海归主坛 2014-11-15 周六, 06:52
[转帖]曾金燕:朋友们坐牢去了 海归主坛 2014-10-17 周五, 17:02
[凤凰网] 夫人外交背后:中国民间在渴望什么 海归主坛 2013-3-30 周六, 13:00
无人机可以掌握制空权!凤凰网的军事评论员真是庸才。 海归商务 2012-6-23 周六, 14:24
有荷兰的朋友吗? 急寻在荷兰的网友 海归主坛 2010-4-07 周三, 12:10
颜昌海:法国《人权和公民权宣言》、萨克奇和250万人大罢工。凤凰网 海归茶馆 2009-2-03 周二, 00:35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云飞扬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主坛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